当前位置:首页 > 消费 > 正文

视频|再见海通!昔日行业亚军陨落,海通证券营业收入曾连续11年位居行业第2名,短短三年暴跌至第12名

  • 消费
  • 2025-02-08 14:48:05
  • 6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2007年,中国证券行业风起云涌,海通证券以112.65亿元的营业收入跻身行业前列,位居第四。彼时,中信证券以308.71亿元稳居榜首,华泰、国泰君安紧随其后。谁也不曾想到,这家老牌券商将在未来十余年经历一场从巅峰到低谷的剧烈震荡。

  黄金十年:稳居行业第二的“高光时刻”

  2011年,海通证券以92.93亿元营收首次超越华泰证券,跃升至行业第二,由此开启了长达十年的“亚军”征程。数据显示,2011年至2021年间,其营收从92.93亿元攀升至432.06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6.7%,仅次于中信证券。尤其在2015年大牛市期间,海通证券营收飙升至380.86亿元,创下历史峰值,与中信证券的差距一度缩小至不足180亿元。

  这一阶段的成功,得益于其经纪业务与自营投资的强势表现,以及并购整合带来的规模效应。然而,高增长背后暗藏隐忧:过度依赖市场行情、创新业务布局滞后等问题逐渐显现。

  拐点突现:2022年营收暴跌,排名断崖式下滑

视频|再见海通!昔日行业亚军陨落,海通证券营业收入曾连续11年位居行业第2名,短短三年暴跌至第12名

  2022年,海通证券营收骤降至259.48亿元,同比暴跌40%,行业排名从第二跌至第十一;2023年营收进一步缩水至229.53亿元,排名第十;2024年前三季度仅录得129亿元,位列第十二。短短三年间,海通证券营收排名下滑10个位次,成为头部券商中滑坡最剧烈的案例。

  对比同期行业数据,中信证券、华泰证券等竞争对手通过财富管理转型、国际化布局稳住了基本盘,而海通证券在投行业务暴雷、资管产品亏损、风控漏洞频发等多重打击下,逐渐掉队。例如,2021年其主承销的多个债券项目违约,导致投行收入锐减;2022年资管业务收入同比下滑58%,成为拖累业绩的主因。

  行业洗牌:从“强者恒强”到“新势力逆袭”

  海通证券的衰落,亦是证券行业格局重构的缩影。过去三年,中金公司、中信建投凭借注册制红利,投行业务收入年均增长超30%;东方财富依托互联网流量优势,经纪业务市占率持续攀升;浙商证券、财通证券等区域券商通过深耕本地市场,营收增速反超传统龙头。反观海通证券,核心业务板块全面承压:

  - 经纪业务:2024年前三季度收入占比降至28%,低于行业平均的35%;

  - 投行业务:IPO保荐数量从2021年的行业前三跌至2023年的第十五;

  - 资管规模:较峰值缩水超40%,主动管理能力遭质疑。

  启示与反思:转型阵痛与战略迷失

  海通证券的案例揭示了中国券商的生存法则:单一业务驱动、风控缺失、战略摇摆注定难以持久。其早年依靠通道业务快速扩张,却未能在财富管理、金融科技等新赛道建立护城河;过度追求规模导致风险敞口扩大,最终在严监管环境下付出代价。

  如今,随着注册制全面落地、外资券商加速入场,行业竞争已进入“差异化能力”比拼的新阶段。海通证券的陨落,既是对传统经营模式的警示,也为后来者提供了转型样本——唯有敬畏风险、深耕核心能力,方能在周期波动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关阅读:

视频|再见,海通证券!上市17年,累计股权融资636亿,累计分红380亿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