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正文

DeepSeek改变AI未来——最应该关注的十大走向

  • 情感
  • 2025-02-07 02:24:03
  • 6

专题:DeepSeek为何能震动全球AI圈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孔海丽、赵云帆 北京、上海报道

  DeepSeek火成了现象级,中国公司在全球AI竞技场投下一枚“算法裂变弹”。

  当硅谷巨头们仍在算力军备竞赛中重兵鏖战,中国工程师用“更聪明、更便宜、更开放”的三重创新公式,在算法效率、开源生态与能耗成本三个维度同步撕开突破口。

  一定程度上,中国公司开始在全球AI叙事中拿到话语权。但这场“智能奇点”的狂欢背后,关于技术伦理的隐忧、算力依赖的困局以及开源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争议,犹如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

  DeepSeek现象既是折射中国AI突围路径的多棱镜,也是观察全球智能产业格局剧变的切片。

  它究竟改变了什么?哪些底层逻辑正在重构?还有什么是外界尚未看到,但终将发生的?

  21世纪经济报道团队针对DeepSeek现象,梳理出了AI产业变迁与趋势的十大走向趋势。

  1.“AI产业蛋糕”将重新切分

  DeepSeek出现的最大意义是什么?

  图灵奖得主,Meta AI 首席科学家 Yann LeCun 说,DeepSeek 的出现并非是“中国战胜了美国,而是开源战胜了闭源。”

  从技术发展的视角,过去闭源筑起深院高墙,通过人为限制技术交流密度,固化了对算力资本投入的路径依赖,令整个AI产业在2024年都循着算力“卖水人”的逻辑演绎。

  但,DeepSeek极大降低了AI大模型部署的技术门槛与成本,将加速AI的商业化进程,应用场景的大规模崛起成为可能,或者说大范围铺开的节奏大大提升。AI产业的经济价值,从“卖水人”走向应用端。

  正如 DeepSeek 创始人梁文锋预言:在颠覆性的技术面前,闭源形成的护城河是短暂的。DeepSeek的出现打破了枷锁和成见,让AI发展重新切回快速道,AI普惠化成为新趋势。随之而来的是,AI赋能千行百业的未来提前到来,产业链的价值中枢也将从前端能力,向中端整合服务,以及终端创意和场景平移。

  2、算力需求不跌反涨

  虽然DeepSeek以独特的技术路径有效提升了算法效率,实现了训练效率3倍跃升与训练成本60%下降,但因此断言“DeepSeek摆脱了硬件依赖”尚不现实,算法对算力的重构也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彻底。

  更确切地讲,一方面,DeepSeek的低成本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AI探索者的前期成就降低了DeepSeek所需的算力,但它本身的成果仍然依赖于算力。

  另一方面,DeepSeek实现了更低开发和消费成本,可能带来AI应用的大范围爆发,未来所需的算力反而是呈指数级增长的。就在2月6日下午,大规模涌进来的需求,让DeepSeek难以招架,不得不宣告“因服务器资源紧张,已暂停API服务充值”

  再者,当训练成本下降刺激更多公司入场,消费者应用呈指数级增加,催生AI生态链全面繁荣,芯片需求将迎来超乎预期的增长。

  推理路线并未超脱Scaling Law,反而是另一种形式的Scaling Law,强化学习之路既然可行,算力需求就不会衰减。

  3、AI巨头投资逻辑生变

DeepSeek改变AI未来——最应该关注的十大走向

  DeepSeek掀起的“省钱革命”,本质上是将AI发展从“资源密集型”阶段推向“智力密集型”阶段。

  过去十年,AI巨头的资本分配遵循“数据-算力-算法”的线性增长模型:数据规模扩大倒逼算力需求激增,进而驱动算法迭代。

  然而,DeepSeek的“省钱经济学”揭示了一个反常识事实——算法创新对算力的替代弹性远超预期。其“纯强化学习框架”将训练效率提升三倍,意味着同等算力投入可产生三倍模型迭代速度,这直接挑战了“算力即护城河”的底层假设。

  高盛分析师测算,若DeepSeek模式普及,全球AI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可能缩减40%-60%,星际之门这类超级项目的经济合理性将遭遇根本性质疑。

  同样,资本市场对AI公司的估值模型长期包含两个核心:算力储备规模(硬件资产)与数据垄断优势(软件资产)。但DeepSeek的技术路径正在催生第三个关键变量——算法效率系数。未来AI公司的估值溢价将更多取决于“每单位算力产生的智能增量”,而非单纯的算力卡数量。

  当资本开始用“每美元创造的智能效率”而非“每季度采购的GPU数量”衡量AI公司价值时,一个更注重技术创新纯度、更警惕算力泡沫的新投资时代正在降临。

  4,云计算,第一风口

  我们认为,DeepSeek 的出现将令AI产业链价值重心从算力前端向中间端和终端平移。目前最明确的方向,无疑是云计算。

  2023年以来,生成式AI应用场景不断在B端、C端落地,大型企业数据“上云”热情大增。海外云计算巨头亚马逊率先看到了这一趋势,并针对生成式AI提供了“业务云”服务,成功将该公司云计算收入提升至千亿美元级别。

  DeepSeek的出现让“模型平权”进一步照进现实。但部署模型所需要的算力和技术支持受客观原因限制,仍然不是所有企业都可以参与或敢于大额投入的领域。

  DeepSeek大火之后不断出现的官方系统卡顿和服务器过载,也说明初创企业的资源投入无法帮助其应对海量的使用需求。

  从这一角度来说,云计算虽然也是“AI卖水人”,但却能在模型平权的带动下帮助所有企业和个人使用足够优质的AI资源。近日,包括国内的腾讯云、阿里云、华为云、百度云、天翼云、联通云等,海外的亚马逊、微软等知名云计算平台纷纷上线DeepSeek也足够说明这一点。

  5、开源与闭源长期共存

  闭源路线似乎一时之间落了下风,但DeepSeek的成功并不必然意味着AI大模型闭源路线“不再主流”,生存法则反而变成了长期共存。

  DeepSeek的开源策略之所以成功,在于开源版本降低了AI技术门槛,使中小企业和开发者能够以极低成本接入顶级模型能力,这加速了AI技术的商业化落地。而且,DeepSeek在短时间内构建了一个庞大的技术生态,形成了“开发者越多-模型越好-吸引力越强”的正向循环。另外,开源策略为DeepSeek赢得了“技术民主化先锋”的美誉,这种品牌势能为其商业化产品带来了溢价空间。

  尽管开源模式风头正劲,但闭源路线仍具备不可替代的优势,垂直领域的深度布局,端到端控制,仍然是闭源的长处。

  闭源模型可通过专有数据与定制化训练,在特定领域如医疗、金融等,建立远超开源模型的能力壁垒。闭源模式允许企业对模型开发、部署与迭代的全流程进行严格控制,这在高度敏感的场景具有独特价值。

  未来,开源与闭源路线会形成融合,开源模型将主导通用能力与长尾市场,而闭源模型将聚焦高价值垂直领域与超级应用,并且,企业可能根据发展阶段与市场策略灵活选择开源或闭源策略。

  6、通用大模型创企的寒冬

  DeepSeek的国民度迅速上升,大有超越文心一言、豆包之势,将通用大模型的门槛推高到一个令人窒息的高度。

  对于国内AI创业企业而言,这场技术跃迁既是机遇,更是生死考验——在DeepSeek的阴影下,通用大模型创业的窗口已经关闭,而垂直化、场景化的转型之路同样布满荆棘。

  技术跟不上,成本下不来。DeepSeek的算法创新与系统优化能力,已与国内大多数创业企业拉开代际差距。其纯强化学习框架、算法-系统协同优化等技术壁垒,需要长期积累与巨额投入,成本方面,也很难打过DeepSeek的性价比。

  随着DeepSeek确立技术优势,资本对通用大模型创业项目的投资热情还会进一步降温。去年传出“AI六小虎中已有三家放弃通用大模型预训练”,如今看来,更应该庆幸而非惋惜。

  未来,国内AI创业生态或将呈现“巨头通吃通用市场,创业企业深耕垂直领域”的二元格局,但在马太效应的定律下,垂域部署的空间也并不充沛。

  7、AI平权,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AI经济

  DeepSeek通过创新性算法,实现了算力成本的 “断崖式下降”,最起码目前,硅谷已无法一家独揽AI技术优势,硬件堆砌的话语权也被部分削弱。

  DeepSeek的技术路线,为更多国家与经济体示范了可能性。

  2月6日,韩国政府称将成立“国家AI委员会”,DeepSeek的最新人工智能模型有可能重塑产业格局,并评价说,“全球人工智能竞争可能会从简单的基础设施规模扩大竞争,扩展到增加软件竞争力的复杂竞争。”韩国政府将尽快成立一个“国家人工智能委员会”,以使韩国成为全球三大人工智能领先国家之一。

  此外,全球的AI经济格局也将发生变化。各国在AI领域加大投入,会形成一种多元化的竞争态势。这种多元化发展,不仅丰富了AI经济的内涵,也意味着更多的创新和合作机会。

  8.AGI将便宜到不可思议

  过去六十年年以来,计算机能力的发展几乎都在遵循着摩尔定律的预言。然而,自从OpenAI将AGI的概念带火之后,并没有任何行业大拿提出一个属于AI的摩尔定律。AI模型企业的海量融资需求,算力企业的海量收入需求构成了一个简单的AI经济闭环,整个食物链中,所有参与者对AI的摩尔定律都心照不宣。

  DeepSeek的横空出世则指出了“房间里的大象”,让山姆·奥特曼终于首次说出了:“单位智能成本每年能下降约10倍”的说法。不妨想象一下,OpenAI的GPT-3训练成本高至10亿美元,而十年后,同样的训练只需要一枚硬币。

  很大胆的想法?其实有迹可循,不同于摩尔定律只线性聚焦晶体管密度,AI算力成本的下降除了依靠算法工程能力,亦可以依靠低廉的能源成本,全新的计算机科学,以及不断累积的高效数据集等等。

  做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如果AI是一个顶尖的科学家,那么他完成某个划时代思考所需要的所有物质和能量基础,只不过是一颗1.5公斤的大脑,以及一颗500克的苹果。

  9.家庭版AI的到来

  DeepSeek大火之后,一个新的行业应运而生——“一节课教会DeepSeek本地化部署”,“十节课AI从入门到精通”等网络教程层出不穷。虽然借着DeepSeek的东风“卖课”显得有些荒诞,但这至少告诉我们,在开源模型将私有化架设成本打到极低的未来,在家运行一个像《钢铁侠》系列电影中“贾维斯”一样的人工智能,再让它赋予“马克系列”一般的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真的不再遥不可及。

  届时,普通人也许并没有AI的专业能力,但未来会有针对家庭的AI代理服务,就像修个电脑,空调一样便利。AGI的普惠的,也将真正到来。

  10.下一个 “DeepSeek” 将出现在多模态

  DeepSeek颠覆了我们对AI产业的众多认知——但若说DeepSeek没有解决的问题,可能依然是多模态。

  虽然此前 DeepSeek 发布了多模态模型Janus-Pro-7B,但因数据和算力的限制,仍然与其他多模态模型一样。仅限于解决特定问题的范畴。即便是当下,许多多模态模型仍然以闭源和基于定向开发为应用场景服务的模式推进其业务。

  只有文字的交互无疑是单一的,未来的AGI人机交互也势必向着多模态的方式去推动。时至今天,我们仍然很难想象一个披着人类皮囊的人工智能能够在日常交互中通过图灵测试。不过,DeepSeek至少证明了一点,AI的创新还远远没有到达让规模化法则低效化的地步。仅仅依靠算法等工程能力的创新,可能就能涌现下一个 DeepSeek。

有话要说...